您目前的位置: 首页» 首页栏目» 新闻快讯

AI+教育进行时!北建大举办北京高教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分会AI赋能课程建设研讨会

2024年11月23日,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分会“AI赋能课程建设”研讨会在北京建筑大学召开,旨在深入探讨AI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深度应用,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,引领教育创新变革的新趋势。

本次研讨会由北京建筑大学教务处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承办。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陈红兵,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计算机教育研究分会(下面简称研究分会)理事长、北京邮电大学牛少彰,研究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宋旭明,研究分会副理事长、专业与工程教育委员会主任、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张晓明,研究分会副理事长、北京青年政治学院高嵩,校教务处副处长(主持工作)许鹰,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郭茂祖,以及来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、北京邮电大学等14所高校和单位的40余位专家学者参会。会议由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李云山主持。

校党委常委、副校长陈红兵代表学校致欢迎辞。他对参加此次研讨会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,并对研究分会及兄弟院校的支持表达诚挚谢意。他简要概述了学校的发展状况,特别强调了学校“人工智能+”专项工作的进展以及“1+X+N”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情况。陈校长深刻阐述了“人工智能+教育”的内涵,并期待与会专家通过深入交流,共同推进AI赋能课程建设的改革与创新。

研究分会理事长牛少彰在致辞中指出,AI技术正重塑我们的生活与教育模式,既带来机遇也提出挑战。作为计算机教育研究领域的专业人士,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积极探索AI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创新应用,推动计算机教育的创新与发展。他期望此次研讨会能成为思维碰撞与经验共享的殿堂,携手推进AI技术在课程建设中的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。

研究分会副理事长、专业与工程教育委员会主任张晓明教授在致辞中阐述了专委会“知己知彼、共促发展、成果分享、只做标杆”的工作理念,概述了本次专家报告的核心要点,并寄望于通过此次研讨会,共同探索AI技术如何赋能课程建设,引领教育创新的新篇章。

本次研讨会共邀请五位专家做特邀报告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计算机学院艾明晶教授以《倾力打造一流课程 AI赋能个性化教学》为题,分享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《大学计算机基础》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。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和AI大模型,课程实现了教学体系的全面重构,打造立体化课程资源,并通过智能学习助手精准辅导学生,显著提升学习效果。报告展示了AI赋能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路径,为高校教育改革提供成功范例和宝贵启示。

北京联合大学机器人学院院长杜煜教授以《知识图谱赋能专业与课程建设》为题,分享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《计算机网络》课程的数智赋能建设成果。报告聚焦AI技术与知识图谱的融合,通过智能助教和助学系统实现个性化教学,并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,为学生提供定制化学习体验和虚拟实验环境支持。

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杜金莲教授以《数据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经验分享》为题,分享了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《数据库原理》课程的产教融合实践经验。课程通过引入真实工程项目、优化教学内容、创新教学方法(如项目驱动和双导师制),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,同时开发在线学习平台等立体化资源,提升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实践水平。

北京农学院智能科学与工程学院副院长(主持工作)邱权教授以《<AI+农业机器人:机“智”农夫>课程案例建设》为题,分享了《AI+农业机器人》课程案例建设经验。作为“人工智能导论”通识课的前沿模块,该课程聚焦农业机器人在环境感知、自主导航和灵巧操作中的应用,通过案例驱动和项目实践,培养学生解决智能农业实际问题的能力。课程还融合跨学科协作和思政元素,强调科技对粮食安全的贡献,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。

我校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郭茂祖教授以《建筑类高校AI赋能课程建设改革探索》为题,分享了北京建筑大学AI赋能课程改革的探索成果。报告聚焦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构建、跨学科融合及社会需求导向的教学创新,展示如何通过AI技术在智慧建筑、智能交通等领域的应用,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技术素养。此外报告还深入探讨了计算思维与智能思维的演变历程,并揭示了人工智能思维培养路径。

专家报告结束之后,研究分会理事长牛少彰为五位报告专家颁发了特邀报告荣誉证书。

会后,参会人员一同参观调研了学校图书馆、大型多功能振动台阵实验室、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实验室及学生创新中心等。

本次研讨会为北京市高校搭建了AI赋能课程建设的交流平台,深化了教师对AI在高等教育中应用的理解,对提升教师的数字化、智能化教学能力,及推动AI引领的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。学校将紧抓人工智能时代的宝贵机遇,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,促进教育变革创新,为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。